我閉目遐想,獨個沉思,嘆息鳳縣過去的苦難,贊美鳳縣現(xiàn)在的溫馨,憧憬鳳縣未來的美好。
地理位置確定了鳳縣的繁榮。抗戰(zhàn)時川陜公路筑成,雙石鋪驟然繁華,人譽之“小上海”,稱這“三多”,即汽車多,飯館多、妓院多。
但是,在我的記憶中,那時鳳縣只有半條街,另外半條街在夏秋季節(jié)里,是黃龍翻滾的一片汪洋,在冬春季節(jié)里,則是砂礫漫漠的野河灘。馱鹽的駱駝隊經(jīng)常駐扎在河灘里,馬戲在河灘里表演,說書的侏儒女吸引來一大群圍觀的人,賣唱的盲人在河灘懷抱琵琶半遮面。腳下到處是馱糞、馬糞,有時你會踩上一腳大糞,便噘著嘴無可奈何地把鞋在地上蹭來蹭去,還是臭烘烘。
傳說,雙石鋪一雙石頭是鎮(zhèn)城的一對金鴨,再大的洪水也淹沒不了鳳縣城。后來,一只金鴨被盜寶的喇嘛盜去,從此,一漲洪水就把半條街沖去,只剩下了殘垣斷壁的半條街。
在民國時,經(jīng)歷饑餓瘟疫,餓殍滿街,死尸成堆。雖有名醫(yī)走街串鄉(xiāng)拯民濟世,但財薄力單的懸壺者也只能興嘆無力,找不出濟世之方,拿不出濟世之資。
在鳳縣流傳著一首辛酸揪心的山歌:
生在老林邊,吸的蘭花煙;烤的轉(zhuǎn)轉(zhuǎn)火,吃的洋芋果;洋芋倒還面,腿干都烤爛;要得腿干好,除非鋤二道草;洋芋開花花,腿干結(jié)痂痂。
有多少仁人志士,朝思暮想地想改變鳳縣的面貌,但不能成行。鳳縣多少年來都龜步蛇行地過渡著。
在改革開放的春天,一聲春雷震醒了鳳縣人。鳳縣人的腳步聲響得快了,鳳縣人的嗓門也亮了,鳳縣人的腰桿也硬了。物質(zhì)文明與精神文明的藍圖被設(shè)計師繪得一幅更比一幅壯麗,一幅更比一幅宏偉。勤奮質(zhì)樸善良的鳳縣人在一幅一幅的藍圖指引去,以只爭朝夕的精神,全神貫注的去踐行她。
當鳳縣人也能象江南人那樣,蕩舟湖面,露出喜顏,放開亮嗓,高吭吟歌:
矣乃一聲江水秀嘞,嘉陵小峪一口吞,豐禾搖曳留倒影,高樓疊巒碧鏡頭,日暉月色隨綠波,蕩漾明滅聚星辰,風馳電掣火車掠,燈火萬象一湖收;
噢吆一聲山鹿鳴嘞,蒼松翠柏一峰項,靈麝跳躍麝鹿奔,鶯歌燕舞藏珍禽,燕子銜泥壘新窩,蜂兒忙忙釀花蜜,龍騰虎躍健身舞,萬民齊歌一名城。
這是什么風韻,這是什么感覺?
這就是人氣與自然和諧的鳳縣風韻,這就是耳目清新與心曠神怡的鳳縣感覺。鳳縣人是真的靈魂,鳳縣人的善的范例,鳳縣人是美的典型。在鳳縣這塊泥土上,您就會聞出溫馨、善良、恭遜、儉樸、禮讓文明的鳳縣氣息。鳳縣人不妖不艷,也不土不俗;鳳縣人不顯不露,也不亢不卑。鳳縣向國家級衛(wèi)生縣城、省級文明縣城、省級園林城市邁進,需全縣人傾心協(xié)力。
鳳縣在挺進,鳳縣在圖騰,鳳縣必躋身于陜西名城。鳳縣花開有聲!
我由衷感謝建造這座名城的決策者,我由衷感謝這座名城的設(shè)計者,我由衷感謝這座名城的創(chuàng)建者。他們不奢不侈,更不浮不躁;他們不油不滑,更不粗不糙;他們不諂不媚,更不屈不撓。他們是無私無畏的奉獻者,他們是惠澤子孫萬代的功勛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