鳳縣是我的第二故鄉(xiāng),她近年來“滾新創(chuàng)之春雷,策開拓之駿馬”的精神,讓我心中時時涌動一種激情,想把鳳縣的靈山秀水、鳳縣鬼斧神功的建造、鳳縣經(jīng)濟騰飛的健翅、鳳縣人的錚錚硬骨介紹給世人,讓她的美麗點亮炎黃子子孫孫的心燈,激活所有消沉者的夢想。
每每站在豐禾山頂,俯瞰樓房櫛比,參差有序的小城,腦海里油然浮起清人郭建本的《南岐霽雪》:“山色入群玉,南岐郭外橫。松排無際密,雪霽嶺頭明”。南岐即為距縣城僅有10余公里的南岐山,正是她的挺拔秀麗,四季長青,才激起文人墨客的錦繡詩章。也正是她的逶迤與浩瀚,才誘來《封神榜》劇組來此拍攝。
一本《鳳縣縣志》拿來隨便翻翻。南宋汪元量那句“躍馬紫金河畔路,萬枝楊柳撒金絲”的詩句,歌吟的是鳳縣柳樹的裊娜多姿。“明修棧道,暗渡陳倉”的典故,頌唱的是劉邦兵出故道,打敗項羽創(chuàng)造我國歷史上由西北奪取天下的唯一點戰(zhàn)例。如今的古棧道遺址,依然能感到它的絕險。陸游筆下“樓船夜雪瓜州渡,鐵馬秋風大散關!、“大散關頭北望秦,自期談笑掃胡塵!笔堑镍P縣人千百年來激昂的愛國情懷彰顯。杜鵬程《夜走靈關峽》,描寫的是鳳縣人戰(zhàn)天斗地的風骨。更有百年前的無名氏:“一響潭壩/崖對崖/山里女人穿草鞋/出門一聲山歌子/進門一背過水柴”的山歌,把鳳縣人樂觀豁達的性格描繪得淋漓盡致。
夜晚,站在嘉陵江橋頭,看著波光粼粼的江心,那一河的燈火,那群山閃爍的太陽能星星燈,樓壁上那一束束溢彩流紅的LED燈管,穿梭的一輛輛香車,以及游人臉上掩飾不住的喜色,讓人不能不被這景色所陶醉。嘉陵江建閘蓄水,節(jié)能燈點亮的七彩,幾乎一夜之間,讓小城江南水韻,霓虹燈舞傳遍巴蜀大地,響徹陜西各地。特別是鳳縣實施的“三告別”、“三集中”惠民利民工程,將全縣所有殘疾、癡呆病人、老弱者實行集中生活管護、集中康復治療,讓全縣農(nóng)村貧困人口全部告別窯洞、告別茅草房、告別單家獨戶,正是炎帝精神的傳承,古老的詩韻傳接。我歌她吟她,想讓漢字的美麗將她載向世界。
美哉鳳縣!壯哉鳳縣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