鳳凰之鄉(xiāng)隨筆 □提秀蓮
相傳商末周初,曾有一只美麗的鳳凰,振動著虹彩的羽翼于天地間盤旋,突然在西岐(今鳳翔縣)一處高崗對天啼鳴,而后展翅翱翔,落在南岐一座山上,涅槃后,演化成一座風光如畫的小城,它就是鳳凰之鄉(xiāng)——鳳縣。
鳳縣北依秦嶺山脊,南接紫柏山,得山水之靈氣,歷來被人稱為鳳凰之鄉(xiāng)。說她是鳳凰之鄉(xiāng),源于她的山名、城門名、街名、店名、花名、燈名無不與鳳凰關聯(lián)。她有鳳凰山、鳳凰城門、鳳凰路、鳳凰酒店、鳳凰小區(qū)和鳳凰花與鳳凰燈,鳳凰更是小城的雕塑主題。
城南街心廣場的鳳凰雕塑,是一只火鳳凰。她時時將顆顆摔碎的光粒啄進肚里,然后浴火重生,引頸高歌,把一個完好的太陽吐上天宇。每每看到她,不由就讓人血脈噴張。城北廣場那一尊鳳凰雕塑,是一個空前絕后的圖騰。既像鳳縣的女子,包裹著幾許輕靈、幾許柔情,外形纖柔、內(nèi)心善良;又像鳳縣男兒,有一種剛正不阿、俠肝義膽的性格,呈現(xiàn)出激切凌空的英雄氣概。而農(nóng)家栽種的鳳凰樹,更是一樹一樹非凡的燦爛,它的美是張揚的, 猶如一個紅衣熱舞的女郎,讓你激情澎湃。
鳳凰之鄉(xiāng)以它黛翠間紅的山川風貌,碧水印彩的水韻書寫著鳳凰通身的光芒和絢爛。鳳縣的山滿目是翠,無論綠在那兒,都綠得讓人心頭滋潤,綠得讓眼角潮濕,綠得像一群放飛的翠鳳。穿城而過的嘉凌江,建壩蓄水后,水流舒緩,水平如鏡,水紋細小而柔美,漣漪漸生而漸散,河水晶瑩透澈,河底纖細可見。她那處世不驚、優(yōu)游閑適的稟性流溢出鳳凰獨特的人文精神。兩岸城郭峨峨,青山吐翠一并倒影在那清流之中,影影綽綽,似幻還真。正在建設的兩岸景觀更是懸檐垂柱,畫橋如鳳,極盡鳳凰丹青典雅之風致。到了夜晚,河上河下、橋面橋柱,岸里岸外片片燈影搖曳,像一只只鳳凰旋舞。
歲月的長河,靜靜的在鳳凰之鄉(xiāng)一灣灣山徑上流淌。每一座山,每一眼泉,每一棵樹,每一朵花都是關于鳳凰展翅的真實“傳說”。電影《馬蘭開花》、《白蓮花》和電視劇《封神榜》都是在這里選景開拍的。心昭明月的抗元名將張玨,鐵骨忠魂的趙德懋烈士,自稱“鄉(xiāng)下人”卻在全國知名的攝影家、教育家柏雨果,中國OYS宇宙學哲學美學體系首創(chuàng)人常樸子都是從鳳凰巷陌里走出來。在六千年的歷史長河中,先后有50多位著名詩人住鳳賦詞題詩。但是,他們并沒有占去鳳縣的整個靈魂,小城的主角、中心人物,仍然是蕓蕓眾生。
生活在鳳凰之鄉(xiāng)的人,汲取了鳳凰得天獨厚的靈氣,他們或擅詩文、或工丹青。在鳳縣,幾乎人人都有一門深藏不露的看家絕活,或刺繡、或剪紙、或根雕、或瓢畫臉譜,最為傳世的要數(shù)瓢畫臉譜和山歌了。你聽“太陽出來一把火,賢妹曬的沒處躲,我把草帽給你戴,偏叫太陽來曬我”多么誠樸,清純啊。就像山澗的清泉,偶爾幾片落英撒下,不算什么點綴,卻只是潺潺的流淌在溪澗。
在這座充滿著鳳凰靈性的小城中,我眷戀五大休閑公園、眷戀玉蘭花市、眷戀亞洲第一噴泉、眷戀萬畝牡丹基地、眷戀70公里的生態(tài)景觀大道和萬米山水畫廊,更眷戀她永遠展飛旋舞的鳳凰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