衣著變化看改革
□楊建林
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距今已五十九載。期間,祖國從積弱羸頓、飽受滄桑的東亞病夫逐步壯大為民富國強、傲立世界之林的泱泱大國。這一切,依賴于共產黨的英明領導,依賴于改革開放的好政策。我有幸生于新社會,伴隨著共和國的腳步不斷成長,并從自身經歷感慨國家改革開放的巨大變化。 就從衣著說起吧。少年時,我生活在扶風農村,當時,父親在鳳縣工作,母親一人既要參加生產隊勞動,還要承擔我和姐、弟的衣、食。勞作之余,母親還要搓捻子、繞線、漿線、經線、透筒、上架穿梭織布,然后再染色、剪裁。每年為兒女一人做一套衣服。母親親手織就的粗布雖不好看,但穿上十分舒服。因為沒有多余的布料,所以,我小時從未穿過內衣內褲。
我還記得,兒時母親為我做的褲子是胯骨邊上開衩,這樣可以前后倒換著穿,因此,一條褲子前后都曾補過像臉盆底一樣圓的補丁。褲筒做的肥大,內急時將褲筒提起就能小解,十分方便,F(xiàn)在想起覺得十分好笑。
從鳳中高中畢業(yè),我參軍了,這時穿上了機織布做的綠軍裝,人顯得格外精神,加之春、夏、秋、冬內衣、外套、單帽、冬帽、膠鞋、布鞋、大頭鞋樣樣配發(fā),僅從衣著的變化,我感到我的生活發(fā)生了質的升華。
改革開放的第二年——九七九年,那時我在縣委宣傳部工作,當年,縣上給每個干部一人發(fā)了一件綠色仿軍大衣,解放前就參加革命工作的父親和我每人領到一件,要知道,這件大衣用我當時一個月38元的工資是買不來的。父親高興地說:“這是我工作以來領到的第一件大衣”。這件小事,已經折射出改革開放給行政干部帶來的實惠。
一九八五年,我穿著補著補丁的警褲到省警校學習,過了有兩個多月,我才驚異地發(fā)現(xiàn)周圍竟沒有一個同學再穿這種衣物,就此,我亦徹底告別了補丁時代……
隨著改革開放步伐,國家經濟建設快速發(fā)展,警察服裝也不斷更新。從警二十多年來,我先后穿過71式、83式、89式和99式,從布料、滌卡、再到混紡毛料,樣式越來越新穎,質量越來越高,顏色和國際越來越接軌,人越來越精神。今天的新式警服,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道靚麗的風景。
雖然配發(fā)的警服穿不完,但在生活富裕的今天,我趕上了好時代,妻子還要將我裝扮的和鳳縣一江兩岸一樣富有朝氣,給我購置了許多便裝,讓我工作之余外出休閑會友、旅游玩樂。
隨著時光流逝,我亦步入中老年行列,但從衣著的變化,可以看出改革開放給普通百姓帶來的實惠。愿政策更加開放,愿祖國更加強大,愿人民更加富裕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