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讀月亮灣
□提秀蓮
我不知道在中國整個版圖上有多少個生態(tài)旅游的亮點稱作月亮灣。我只知道群山密布的陜南為鳳縣藏著一個月亮灣,真是一種安慰。
鳳縣的月亮灣位于縣城北部曲家山,從縣城步行只有20分鐘左右的路程,主要有竹海浮翠、日月同輝、月宮、笑問天、摘星臺、集仙處、小一線等景點。因她收羅了詩人、文豪喜好的星月、亭謝、蘭竹、水荷,把人文風情、地域風光和生態(tài)理念搭建得無比巧妙,成為鳳縣旅游的一個常用意象,日日夜夜在人們心頭摩挲,摩挲久了人人心頭就都有了這個月亮灣。而最能打開我思想,讓我沉積的情感一路輔展開來的卻是她的冬容。
冬天,順著一條青綢似的水泥硬化山徑走進月亮灣,選擇一處高地俯視她的全貌,此時她已撤去了花紅蝶舞的喧鬧,仿佛有些心事,看起來比平日寂落。山頭光禿禿的,山崖赤裸裸的,山石寂靜沉睡,竹海也看不到一點波濤。那春夏醉倒太陽帽, 驚詫蝴蝶衫的日月同輝、月宮、笑問天、摘星臺、集仙處等景點沒有一個游人,林間草叢的鳥蟲也都蟄伏不出,只剩下統(tǒng)一的寧靜,讓人身心感到超常的熨貼。也正是她的寧靜疏離了玄艷、疏淡了名利,才可在她折折彎彎,九曲回腸的石板小徑上,伸伸胳膊、踢踢腿、拍拍胸,甩甩手,與她進行家常性的交流。在寒冬,她的樹一律抖去綠葉,她的草一律減衫,以敞胸露懷的寧靜迎對冰雪;她的山徑一律在沉寂中飛崖走峰,她的蒼竹一律在安靜中恣意自成一家,以含而不露與蓄勢待發(fā)的姿勢洞穿嚴寒,這不正是寧靜的最高境界么。我想文化人喜歡用比喻的手法在自然界尋找人生品質的對應物,是不是冬天山野的寧靜自守被看成了仁者的象征,才有“仁者樂山”這句名言。
其實冬天的月亮灣的最美點不在于寧靜,而在于鳳縣人在山與山、坡與坡、溝與溝之間左奔右突、砍荊斬棘人工鋪設的一條條水泥石徑。這些或顯現(xiàn)在空地或隱蔽于林間的石徑把每座山與外界串連起來,讓山里的人家夢想著世界,又讓山外的人幻想著回到遠古洪荒。每每與之進行交流,我總會想起魯迅那:“其實地上本沒有路,走得人多了,也便成了路”的名言。也由此想到一條條隱藏的路扭轉了多少杰出人物的生命旅程,又有多少人生關節(jié)點出現(xiàn)在那:“山重水復疑無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”啊。也許一條隨意顯現(xiàn)的路可以使一位軍事家轉敗為勝,一條突然隱去的路也能使人生計劃改弦易轍。但當我們在各種顯現(xiàn)道路上終生跋涉時,前方等待我們的是千百種紛至沓來的失望、困窘、疑慮,敗落?還是成功、繁華、高歌?當我們劈開一叢叢荊棘,在尋找到的路徑上行走時,前方等候我們的是誹謗、扼殺、羞辱、打擊、迫害?還是引領、鼓勵、支持、幫助、祝福?這樣的疑問常常令我揪心而激動。
我想我應該感激月亮灣的,在繁文縟節(jié)過度、排放過度、競爭過度、擠占空間過度、雕蟲小技過度、心里曲折過度、口是心非過度、無效構建過度的今天,她的靜美彌足珍貴,她的路徑哲學彌足珍貴。要講成功之道、富裕之道、文明之道,就多讀讀冬天的月亮灣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