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月的晨光,照亮了嘉陵江江岸,照亮了游走的心情。
懷揣假日的清閑,沿江岸長廊去鳳縣古羌文化旅游產(chǎn)業(yè)示范園瀏覽。一路上,看瀅瀅江水如染,青青柳枝飄曳彌散。嗅刺玫花撩動的香波,悟廣玉蘭的恬靜與雅致。
江岸長廊或花蔭、或樹影、或鳥鳴,皆靈動自然,清韻盈懷,不覺就走完了近6公里的路程,迎面便是一座碉有羊神圖像的跨江廊橋。橋頭左側(cè)有一個不知名的小山包,一棵枝繁葉茂的千年古槐和一棵卑微的酸棗樹競相生長,給人一種上升的意念,令思維異;钴S。附身細看小小的棗花,就像一小盞兒、一小盞的星光落在葉梗上,完全不是花的模樣,卻清香沁人,真真應了那“金盞滿樹,香染滿枝”的詩句。
走過廊橋,在去往羌文化演藝中心的石徑傍,一排展示《鳳飛羌舞.古羌新韻》的塑像特別讓人感到新奇。有的似旋風般疾轉(zhuǎn),仙袂飄飄化作彩云。有的似輕云般回轉(zhuǎn)紅袖,翩翩躚躚拂弄花影,不覺勾起生命深處的歡愉,誘惑你對羌舞藝術(shù)產(chǎn)生無限的神往,想隨塑像翩翩而舞,古風羌韻的悠然,如同在熙攘的鬧市藏著一個桃園秘境。
繞過羌文化演藝中心,便是薩朗湖。羌文化演藝中心與薩朗湖一高一低,錯落有致的排著。湖下沉,羌文化演藝中心則在前端湖岸上高高的立著,清晨的陽光極好地鋪展著一彎彎繞湖的石徑。
湖是靜的,宛如明鏡一般,清晰地映出藍的天、白的云、紅的花、綠的樹。一座古老的風車,靜立于湖面的一角,似迎風轉(zhuǎn)動,與綠草、紅花構(gòu)成了獨特的景致,好像在向人們敘述古羌歷史,又好像要把誰的“壞心情磨得粉碎”,頓悟超脫,淡泊名利的禪機。悄悄拾級而下,怯怯俯下身去,就看見了散散漂浮的紅魚兒。以手輕觸水面,精靈們便急急逃開去,有著一種讓人心尖顫栗、神魂悸動的微瀾撞懷。
仰頭前望,薩朗湖前端便是石頭羌寨,它矗立在酷似兩只頭對頭的老龜巨石上,是古羌文化旅游園區(qū)的核心和標志性建筑,占地 242畝。據(jù)傳說,很久很久以前,一只萬年神龜,為救眼看被洪水沖垮的羌寨和美麗善良,能歌善舞的英子姑娘,跳入江中托起羌寨,沉重的羌寨把神龜壓得血跡斑班。石頭羌寨的羌文化體驗區(qū)、羌族商業(yè)街、索橋、大門、碉樓、羌文化展覽館、羌寨民居、薩朗湖、瀑布等景觀,從不同的角度重現(xiàn)古羌歷史、重現(xiàn)古羌民族生活場景,不愧為真摯感情與藝術(shù)魅力高度統(tǒng)一的建筑精品。
景色看遍,腦海里生成了現(xiàn)代與遠古映幻。古樸神秘的羊頭圖騰、高大肅穆的羌族碉樓、翩翩起舞的塑像,鏗鏘有力的羊皮鼓聲,不自覺勾起人一種懷舊的情結(jié),一種在心底徘徊著揮之不去的弦音:附麗與依托、理想與信念、回歸與逃離……一切都已經(jīng)歷了心靈的深思與歷練,并化成一些高貴的物質(zhì):大樸素、大寧靜、大純粹,讓我在比天空還闊還藍的心海里,歌舞人生。(提秀蓮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