題 記
玄奘西行教化地,
觀音施恩佑平安。
千年故村今何處,
問槐撫柳話滄桑。
很早之前就有朋友問我,去沒去過鳳縣的后花園?我淡淡的笑了笑說,只聽說過鳳縣是寶雞的后花園,鳳縣怎么也有個后花園?朋友又問我,見過千年的柳樹長什么樣嗎?我又笑了笑說,莫不會成為妖精了! 正是和朋友的這句戲言,我便對這后花園和千年的柳樹產生興趣……
上個月有一個機會,本來可以近距離的接觸頗具傳奇色彩,有鳳縣“后花園”之稱的陳家灣和千年古柳,由于家中有事未能成行,甚是遺憾!
上周,朋友在微信圈發(fā)了一條留言,說陳家灣村委會高書記邀請下周末去他們村,參加一個“群眾文化美麗鄉(xiāng)村行活動”,有興趣的可以一起去?匆娏粞院,第一反應回復了四個字:算我一個。
一轉眼到了周末,也許是被千年柳精勾走了魂,我早早的出發(fā)第一個到達集合地點,比約好的時間提前了半個小時。
在晨光中等候了半個小時后,與朋友們準時出發(fā)乘車前往陳家灣。車大約走了20分鐘左右,拐過了一座山坳,遠遠的就看見了一顆巨大的樹冠,樹下掛滿了大紅的燈籠,我想一定就是“她”了!
下車后,跟朋友們先去村委會和高書記打了個招呼,由于演出隊和領導還沒有到,高書記正在抓緊安排部署活動場地,趁此空檔,我們自由活動到處參觀參觀,不用說,當然先是直奔那棵大柳樹了。
清晨八九點的陽光,從古柳的東側傾灑而下,將受光的的柳葉照得通透明亮,巨大的樹冠籠罩了將近一半的廣場,古柳的兩個主枝側向東南方生長擴散,在接受了千年陽光雨露的滋養(yǎng)后,成就了今天古樸、滄桑、豐滿、遒勁、端莊的身姿,郁郁蔥蔥生機盎然。古柳上,無數的大紅燈籠結串掛滿不同的柳枝,將這棵古老的柳樹裝扮得花枝招展,喜慶搶眼,分外妖嬈。廣場一側的柳樹下,赫然掛著一塊牌匾,上書“唐僧柳”三個字,也許跟人一樣吧,年紀越大,故事越多 ! 和唐僧這樣一個家喻戶曉的名人扯上關系,足見這顆古柳的傳奇和悠久。
在唐僧柳和廣場的西側,樹立著一塊巨大牌坊型的照壁屏風,上面的畫里便記述著唐僧和這柳樹的故事。
相傳唐貞觀年間,大雨數日,山洪來襲,濁浪滔天。陳家灣百姓誠惶誠恐,欲退洪流,巫師言:童男童女祭之,眾悲。唐僧路過聞之,慈悲為懷,愿解百姓于倒懸。唐僧施法無以解,遂求助于觀音菩薩,菩薩化作村婦前往,取手中凈瓶楊柳枝投入水中,洪水退去。神柳在,平安在! 眾人皆感恩戴德。為絕水患,唐僧教化百姓植柳護堤。陳家灣百姓植柳、護柳、愛柳蔚然成風。唐僧雖去,神柳巍巍,后人稱其“觀音柳”,巨柳神采,世人仰之。
美麗的傳說,寄托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。過去了千百年,如今這唐僧柳便是這陳家灣村的象征,是這悠悠古道上的一座不朽地標,是孩童們游玩嬉戲的永恒記憶,是村民們聚會農閑休憩的場所,更是慕名而至游客眼中一道美麗的風景! 拜訪完唐僧柳,我又跟隨著朋友走進了陳家灣新村參觀。通過村東的牌坊上的介紹了解到,陳家灣村距縣城只有12公路,是鳳縣通往通天河國家森林公園和麥積山風景名勝區(qū)必經之地。該村以清末居民姓氏及所處地形得名。興盛于隋、唐時期。村南1公里有山路彎道,形似簸箕,故名簸箕灣。村北1500米處,曾出土泥質文物,屬仰韶文化遺址。河對岸有涼泉寺遺址。它依山傍水,文化底蘊厚重。
全村現有3個村民小組,69戶,349人,耕地面積1310畝。該村確定了以農業(yè)休閑觀光為主的發(fā)展思路,建成了百畝花椒休閑觀光產業(yè)園區(qū),林麝養(yǎng)殖示范基地兩個,土雞養(yǎng)殖場一個,并通過招商引資建成了匯豐度假山莊,是吃、住、娛、購、游為一體的理想去所。
與唐僧柳隔著一條雙唐公路,錯落有致的排列著民主巷、友善巷、誠信巷、文明巷及和雅居,近五十余座“馬頭房、白底墻、紅腰帶、灰裙裝”的徽派風格民居。整個村莊修建得整齊統(tǒng)一,青瓦白墻、多彩的壁畫讓整個村子顯得既古樸典雅又彰顯時代特色。步入民主巷、友善巷、誠信巷、文明巷及和雅居里參觀,白墻上有圖文并茂的二十四孝的典故,有二十四節(jié)氣農耕文化知識,庭院前是寬敞的水泥路,家家戶戶的朱紅鐵大門奪目壯觀。進入農戶家中又是另一番天地,每家每戶院落中心都有一個小花園,花園中的花卉姹紫嫣紅,噴水泉下的水池中游魚蕩漾。農戶的房子里鋪了平整的瓷磚,家俱嶄新美觀,各種電器應有盡有,與城里人家的擺設沒有什么兩樣。村民們臉上都掛著幸福而自豪的神情,這哪里是農村鄉(xiāng)下,分明是讓城里人都羨慕的別墅花園小區(qū)啊……
“群眾文化美麗鄉(xiāng)村行活動”開始了,唐僧柳下的舞臺前聚集著許多的村民、孩童,還有游客。舞臺上,各色節(jié)目精彩紛呈,舞臺下,書法家揮毫潑墨激情無限,受到熱烈氣氛的感染,我和朋友們也提筆潑墨,與村民互動。
在村西的匯豐農場用完午餐后,我們一行順道參觀了整個農場。該農場已完成投資2600多萬元,建有度假酒店、游泳館、采摘園、兒童樂園、動物觀賞園、垂釣園、休閑長廊,還有果園和葡萄長廊。通往山頂的生態(tài)林有數座觀光亭。園區(qū)依山傍水,環(huán)境優(yōu)美,是國家旅游局評定的綠色旅游星級度假園。
參觀完后我們意猶未盡,一致表示想去陳家灣老村走一走,看一看,一同去尋訪陳家灣村的歷史變遷。
在陳家灣村東頭,遠遠地就能看見一個柳編狀的凈瓶大雕塑,基座上刻著“陳家灣柳編之鄉(xiāng)”幾個大字。緊挨著雕塑東側,是一座橫跨峪河的吊橋,橋的另一端就是陳家灣的老村了。
路兩旁的果園里,辛勤的陳家灣村民,正在給蘋果進行套袋作業(yè),再過3個月,香甜可口的蘋果就可以上市了。
進入老村,曾經的土坯房,老窯洞比比皆是,星星點點的散落在山腳下。如今,人們早已搬入了新村,這里的景象荒蕪破敗如隔世,從這些舊房子里我們深深地體會到陳家灣村的巨大變遷……
“快來看,這里有棵大樹”!
聽到朋友的呼喚,我們停駐了腳步,紛紛向她指的地方看去。在山路的右側,一處老房院落的一角,突兀生長著一棵樹心空洞,巨大無比,虬枝滄桑,遍體鱗傷,奇丑無比的老樹,頓時,我們被這棵長勢奇怪巨大的古樹所吸引。我們繞回到小院中,在樹下細細的觀察和撫摸,只見這棵老樹高不過15米,主干直徑5米有余,樹根部長出地面近5米,主干中心焦黑空洞,主枝所剩幾無,但由樹干和側枝,發(fā)出來的新綠卻郁郁蔥蔥,生氣盎然 !
真是一棵奇樹 ! 我們一邊感嘆著,一邊爭相與古樹合影,猜測著古村的年齡和樹種,有的說是榆樹,有的說是槐樹,相持不下。我們決定向村民打聽一下。
走出小院,我們接連問了3個村民,終于證實,這是一株千年古槐,之后,也從村支書口中得到了證實。
我想,陳家灣,一個老村,一個新村,老村有千年唐槐,新村有千年紫柳,村傍著古樹生息,古樹依著村流傳。這兩棵古樹,分明是兩位滄桑的老者,見證著陳家灣千年的歷史變遷。觸摸著古樹,分明就是觸摸到了歷史,這古樹,連接著古老和文明,承載著苦難和希望!
陳家村,一個從苦難中走來,承載了多少美好的夢想與希望。大山深處昔日破舊貧困的小山村,如今卻一片生機,欣欣向榮,在黨的富民政策指引下,在高支書和村委一班人的引領下,在全體村民辛勤勞作不懈努力下,這里已成為鳳縣美麗鄉(xiāng)村建設的典范,成為名副其實的“鳳縣后花園”。近年來,陳家灣村先后獲得了“省級衛(wèi)生村”,“省級文明村鎮(zhèn)”,“市級平安村”,“寶雞市生態(tài)村”、“寶雞市綠色村莊”等榮譽稱號。
陳家村,正以堅定的腳步,勤勤懇懇,踏踏實實邁向更加美好的明天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