鳳縣臘肉制作技藝在2017年入選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名錄。在鳳縣留鳳關、坪坎、平木等地,逢家里來親友客人或過節(jié)日時,熏好的臘肉會被鄉(xiāng)親們?nèi)〕鰜,做炒臘肉片、蒸臘肉、燉干腳棒等等,制作成多種美味佳肴。鳳縣臘肉醇香不膩、余味悠長的口感,使其受到當?shù)厝罕姾屯獾赜慰偷那嗖A。
“我們家?guī)状硕忌瞄L做臘肉,也愛吃臘肉。如今我的兒女也學會了臘肉的做法,逢年過節(jié)少了這一口,就好像缺了點啥!9月10日,63歲的鳳縣臘肉制作技藝非遺傳承人王長生介紹,在他所生活的鳳縣留鳳關鎮(zhèn)酒鋪村,幾乎家家都會做臘肉。王長生說:“熏好的臘肉顏色紅艷艷,肥肉透亮但不膩,瘦肉越嚼越香,湯汁香味濃郁。如果誰家在煮臘肉,別人在百米開外都能聞到肉香!
從備料到腌漬再到熏制,鳳縣臘肉制作的每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頗為講究。王長生十一二歲時,就跟著爺爺索金仁制作臘肉。鳳縣人有殺年豬的習俗,鄉(xiāng)親們自養(yǎng)的土豬,就是做臘肉最好的食材,把豬肉用鹽、花椒等腌好,掛在屋檐下、閣樓里風干,再用柏樹枝、蘋果樹枝等做柴,慢慢用小火熏烤。熏好的臘肉掛在灶房頂棚,借用做飯煮湯的味兒熏染著,用冬天人們烤火時的炭火烤制著,日復一日,慢慢熏制浸染下的臘肉,雖調料簡單,但口感獨特、肉香味濃。
上世紀80年代,王長生又跟隨大伯黃玉慶學習制作臘肉,制作技藝日臻精湛,成為十里八鄉(xiāng)有名的廚師。留鳳關張坡村、酒鋪村人辦紅白喜事,他時常被邀請去做主廚,炒臘肉、蒸臘肉、燉干腳棒是他的拿手菜。2008年至2019年,王長生開辦了“桃?guī)X人家”農(nóng)家樂,外地游客對他制作的臘肉贊不絕口。近些年,鳳縣臘肉的味道吸引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,王長生憑借制作臘肉的手藝亮相央視《美麗中國鄉(xiāng)村行》欄目、陜西衛(wèi)視《都市快報》欄目等。
鳳縣臘肉吃法多樣,將臘肉切片配上辣椒、蒜薹、木耳等一起炒,就是美味的炒臘肉;將熏好的豬腿剁成塊,配以干豆角、干黃花等一起烹煮,就是湯汁美味的干腳棒,令人垂涎。問及鳳縣臘肉制作技藝的傳承,王長生說:“這項非遺技藝是為吃服務的,目前,會做、愛吃鳳縣臘肉的鄉(xiāng)親很多,技藝的傳承斷是斷不了的。”
|